溫故知新,以下舊文一篇,1997年PS「攻殼機動隊」,史上最強遊戲原聲帶之一。
--------------
1997年新力Playstation的「Ghost In The Shell」遊戲版本是以公安九課攻殼車為主題的3D射擊遊戲,草薙素子 (Mokoto Kusanagi)與巴特 (Batou)的身影將那個電腦網路、人工智慧、機械人與生化科技高度發展,卻時而陰暗、犯罪叢生的未來世界具體呈現出來。
PS版的「攻殼機動隊」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是遊戲音樂,Denki Groove石野卓球(Takkyu Ishino)邀請底特律的Derrick May、Claude Young,紐約的 Joey Beltram、比利時的BCJ、德國的Westbam、Mijk Van Dijk、Hard Floor等人為遊戲編寫了節奏強烈的電子音樂,這些人在九0年代幾乎都是底特律和歐陸赫赫有名的techno樂手,這張也可能是最好的電音合輯之一。特別是Mijk Van Dijk,他承認自己就是個無可救藥的日本動畫 otaku,能參與這張專輯,是為了向士郎正宗致敬。
techno音樂的發展與卡通動畫與電腦遊戲密切相關,例如石井健(Ken Ishii)的Extra,「Memories」所作的主題曲、PS未來賽車遊戲「Wipeout」系列採用了FSOL、Underworld、Chemical Brothers的作品。
在歐洲,許多動漫迷們早以沈浸tecnho多年,動漫和遊戲被視為一種來自日本的次文化呈現類型,歐洲的許多舞池和表演場裡,常可以看到許多萬花筒似拼貼裝飾,貼了許多日本卡通人物的圖像,不少tecnho樂手也是日本動畫愛好者,大友克洋(Katsuhiro Otomo)與森本晃司(Koji Morimoto)的「Akira」和 「Memories」、渡邊信一郎(Shinichiro Watanabe)的「超時空要塞Macross Plus」和「Cowboy Bebop」 、士郎正宗(Masamune Shirow)與押井守(Mamoru Oshii )的「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等作品都被視為大師之作。
比起動畫電影裡川井憲次與菅野洋子配樂比較傾向環境與民族音樂風格。科幻主題與電子音樂的結合,在我聽來是再適合不過,tecnho音樂最重要的特質之一是不斷的重複,在重複之中醞釀變化,這很符合電腦遊戲的特性。這張原聲帶我特別喜歡Hardfloor的 "Spook & Spell (Fast Version)"和 Derrick May 的"To Be Or Not To Be (Off The Cuff Mix)",極度迷幻略有東方風味,彷彿看到封神榜裡的挪吒,在雷電雲霧裡,風馳電掣穿梭而起。Joey Beltram的"The Vertical"則可能是最能代表R&S廠techno節奏的曲子之一
可惜的是,傳說中的特別版cd2一直無緣聽到,2004年日本Jvc Victor廠還有一張風格近似的致敬合輯「Ghost In The Shell Tribute Album」,這都是我仍在尋覓的。
------------------------
Various - (1997) Ghost In The Shell - PlayStation Soundtrack
Label: Sony Music Entertainment (Japan)
Catalog#: 488290 2
Tracklisting:
1 Takkyu Ishino Ghost In The Shell (06:44)
2 Mijk Van Dijk Firecracker (05:25)
3 Brother From Another Planet Ishikawa Surfs The System (03:58)
4 Hardfloor Spook & Spell (Fast Version) (05:53)
5 WestBam Featherhall (06:42)
6 Joey Beltram The Vertical (06:28)
7 Scan X Blinding Waves (04:44)
8 Advent, The The Searcher Part II (03:27)
9 BCJ Spectre (05:46)
10 Dave Angel Can U Dig It (07:17)
11 Derrick May To Be Or Not To Be (Off The Cuff Mix)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