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galeer(嘎荔兒)的部落格-1990s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4

Radiohead - Anyone Can Play Guitar

$
0
0
就聆聽次數來說,第一張可能是聽最多次的,因為當年(差不多是1995年)我瘋狂迷上"Anyone Can Play Guitar"這首歌,喜好度遠遠超過"Creep",那時最常聽Oasis和Blur,再來才是Radiohead,還蠻懷念用CD隨身聽聽音樂的日子。


以下資源回收,在google找到的,差不多三年前寫的一些關於Radiohead感想。
---------------------

如果只選一個九0年代的英搖樂隊,很多人會選Radiohead。他們絕不是一帆風順的,吉他手主唱Thom Yorke、吉他手Jonny Greenwood、吉他手Ed O'Brien、貝斯手Colin Greenwood、鼓手Phil Selway在1988年組成於牛津大學,各種現場演出和暖場,默默無聞了好幾年,幾個人有著龐克搖滾對現實世界從不滿到厭倦的批判意識,特別是Thom Yorke,1993年在"Creep"大紅之時,仍充滿著不安與懷疑,曾對著媒體說:「if you're not interested, fuck you」,我一直相信他除了自溺慘情,曾經有過憤怒青年的歲月。首張專輯「Pablo Honey」的Radiohead,可以說是學生時代的延續。"Prove Yourself"唱出了學院裡所謂菁英的競爭與殘酷,"Creep"則是當遇到永遠沒有回應的愛情時,處於地獄般的痛楚。"Anyone Can Play Guitar"每一個人都可以彈吉他, 嗯,完全同意。


要在Radiohead的音樂裡找到政治與社會議題的訊息、隱喻或指涉並不困難,像是有人說「The Bends」表達了消費資本主義的疏離之感,「OK Computer」是資訊網路的精神分裂,「Kid A」則是生化科技複製人的惡夢。當然,這只是一種"音樂社會學"式的欣賞角度而已,對我而言,聽Radiohead或者說任何的搖滾樂,重要的是要能找到與自己生活相呼應之處,像閱讀時記下印象深刻的話語,讓轉瞬即逝的心緒感覺,隨著音樂與文字清晰而具象起來。


聽著Radiohead,很難不像捲入漩渦般,讓人分不清楚什麼是想像什麼又是發生過。如果有機會,我是會去看live,但沒有很想去看。我寧願相信,不管周遭環境是怎麼吹噓怎麼神化,Thom Yorke仍是一點都沒變,單純、誠實、笨拙卻溫柔,儘管形容憔悴,頹廢外表遮掩不住由內而外散發出的美好氣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4

Trending Articles